专访 | 杨波:2023希望之年,当有大成
2023/02/07环球博威展览 2023-02-07 14:33 发表于北京
以下文章来源于红木e视界 ,作者伍岳
红木e视界.
红木家具行业深度媒体
正月里的北京城,仍沉浸在节后的喜悦之中,在一个阳光甚好的上午,笔者再一次走进位于宋庄的元亨利艺术馆,一壶沸腾的茶水,三三两两的宾客往来,让这里满是融融暖意,此次专访的对象杨波端坐于一张宽阔的茶台内,在亲切地互致问候之后,便展开了一场关于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对话。
“2023是近三年来最好的年景”
作为元亨利品牌的创始人,以及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两届主席,对于行业发展杨波有着宏观的理解,“近些年来,红木行业整体发展进入调整与转型的重要时期,面对红木市场萧条,生意稀少,各种压力与日俱增的大环境,特别是近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,给我们的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。”这个极为现实的话题,让杨波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。“在这一艰难时期,我们的一些红木企业主动求变,在文化、工艺、品牌、环保、营销等方面锐意进取,让更多的企业看到了努力的方向。尤其是疫情这两年,虽然市场需求减少了,但是有些企业在积极修炼内功,在企业管理、制作工艺、设计创新等方面不断优化,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这些企业做在了前面,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当下市场需求,也更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。”
2023年,伴随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,诸多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转机。“目前全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复苏,在股票投资领域,地产板块出现大幅拉升,多股涨停。其实,早在2014年之前,我们红木行业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,不像现在需要先看地产,或者其他行业。行业发展是一个链条,目前大环境都动起来了,地产经济的复苏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,可以说2023年肯定是向着好的方面变化,2023年将是近三年来最好的一年,我们红木企业可以踏实地投入发展,但一定要找准方
因为老辣独到的市场眼光,杨波曾被媒体戏称为“材神”。从黄花梨到红酸枝,他无一不走在了市场的前端,成为红木价值的风向标。“我曾在05年接受采访时说过,未来10年红酸枝就是今天的紫檀,当时红酸枝是2万一吨,10年就是20万,说完自己也吓一跳,但现在看红酸枝价格哪止20万。”谈到这两年红木原材进口是否受到疫情影响时,杨波表示整体行情相对平稳。“疫情期间的管控是阶段性的,在封控比较严的时候,我们国内的库存尚且够用,可以进口木材的时候也会持续补充,因此整体价格相对平稳。”“今年,印度有一批紫檀木材可能会公开拍卖,虽然这种拍卖几乎每年都在做,但是今年的总量非常大,据说有五千多吨,相当于过去五年拍卖数量的总和,如果这批材料进入国内,一方面会扩充国内木材的储备量,让更多企业能获得这种优质的高端木材,但也可能会对当下的紫檀原材价格形成冲击。”
“红木家具是难为自己的艺术”
2013年,《贞穆堂明清家具撷珍》出版,这部精选了杨波十余年收藏佳品的著作问世,为他正式树立了收藏家的江湖地位。“从收购黄花梨木料到收藏黄花梨家具,是我人生中一次大的过渡。我收黄花梨家具虽然起步相对较晚,但时机却非常好,那时候有很多好东西,去拍卖也好,民间也好,都能找到。”在元亨利的中山厅内,就摆放着一组被收入著录的明代黄花梨玫瑰椅,其精美的造型、精湛的工艺,充分展示着中国传统红木家具之美,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宾客都叹为观止。
“中国红木家具是难为自己的艺术,硬木加工难度很大,先不说复杂的榫卯结构,仅开料制作就不容易,很耗费时间,因此其他国家很少用硬木制作家具,但我们国家却用这些木材做出了世界上最精彩的家具,中国人喜欢难为自己,难为着难为着就成了艺术。”
“我们收老家具的时候,通常都会把家具拆开来看,很多老家具打开之后,里面的榫卯都跟新的一样,中国的传统工艺真的太了不起了。你看这一组黄花梨椅子,用凿子、刨子、锤子等简单的工具就做出了这么美的线条和造型,我们现在有许多现代化的机器,比过去的纯手工制作要精准很多,但却很难做出这么好的东西来,这是为什么呢?”多年来的收藏经历,让杨波在审视红木家具时多了一层思考。
“中国红木家具首先应该具备文化性和艺术性,它是中华文明的载体,体现了东方审美的精神需求,其次才是精良的用材,当下的红木家具企业需要把质量提升到艺术认知的高度上来,集行业之力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,不仅让优秀技艺得以传承,更要让我们的美学理念在红木家具上得以展现和延续。”
“红木家具行业想要突破,
需要真正的跨行业合作”
“红木家具不是快速消费品,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消费,虽然存在重复购买的现象,但只是小部分,比如说开始买的红酸枝家具,后来出于升级需要,把红酸枝换成紫檀、甚至黄花梨,这种情况存在,但毕竟是少数,因此,市场要突破就必须寻求跨行业合作。”谈及红木行业未来发展,杨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。
“针对目前整个行业的走势和瓶颈,我建议可以发起一个倡议,那就是与酒店行业建立长期合作。我们以五星级酒店为例,其家具的使用周期一般是10年左右,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,将我们的家具植入其中,一旦打通这个渠道,那么这种影响就不是几家企业,或者一个产区,而是能真正能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的大事情。”
从2017年时任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开始,杨波就一直在思考红木家具消费市场“破圈”的难题,而与酒店业的跨行业合作正是他多年思考的答案。“与酒店业的合作,不要局限在红木家具或者说传统家具的范畴内,一定要多元化,中式家具、有中式元素的家具及其他木制品都可以。目前的高端酒店,不说五星级标准的,四星级标准之中已经有很多在使用这些家具了。现在非洲的木材很多,有的价格三四千一立方,甚至比榆木还要便宜。这件事情尤其适合江浙、广东一带的企业来做,因为那边过去有很多做酒店配套的,对于企业而言当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,按照酒店的尺寸和价格标准,设计制作一些标准化的家具样品出来。我们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说某家酒店的家具配套标准是每个房间5万元,那么,500套就是2000万,对于一家小企业来说已经不错了,而且酒店业的家具用量太大了,全国的酒店数量远比我们行业企业要多得多。”“红木家具行业与酒店行业如果能达成合作,对于酒店业来讲也是一件好事,我们的家具更环保,使用年限也更长,可以帮助酒店提升文化附加值的同时,节省经营成本。未来如果做得好的话,引发的影响面积将非常大,也许以后五星级酒店的验收标准就是我们的红木家具,或者硬木。”为更多企业创造机会,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,是杨波数年来的自觉担当,或许正是这种使命感,才让他可以更好地看清红木家具行业的过去,把握红木家具行业的未来。
结束采访后从杨波的茶室中出来,正午温暖的阳光已经洒满院落,几树玉兰花在漫长的冬日寒风中孕育出花苞,就像历经多年沉寂的红木家具行业,在寒冬中向内生长,在春风中终有绽放。